2024-03-09 農(nóng)歷甲辰年 正月廿九
咽痛久治不愈,竟是胃食管反流鬧的

三里屯社區(qū)衛(wèi)生服務中心  王利軍

“大夫,我吃了您上次開的奧美拉唑,嗓子終于不疼了?!币粋€忙碌的周末,一位患者在開完慢病用藥后開心地與我分享“戰(zhàn)績”。

這位患者是三里屯社區(qū)附近的高中老師,高考前夕曾找我治療“咽炎”,她聲音嘶啞道:“過兩天就要高考了,我得監(jiān)考,您能不能幫我迅速解決聲音嘶啞問題。”據(jù)她介紹,當初新冠康復后一直咳嗽、咽痛,嚴重時連胃液都能吐出來,經(jīng)過治療咳嗽好了,可咽痛一直未緩解,嘗試過口服抗生素、中成藥及激素霧化治療,都收效甚微。

作為她的簽約全科醫(yī)生,我對其身體情況更加了解,又有較充足的時間去了解病史。經(jīng)過耐心詢問,我發(fā)現(xiàn)她咽炎久治不愈的“罪魁禍首”是胃食管反流病。

有些胃食管反流“藏得深”

胃食管反流是指過多的胃、十二指腸內(nèi)容物反流進入食管,引起泛酸、燒心等癥狀,可導致食管炎和咽、喉、氣道等食管以外的組織損害。胃食管反流的臨床表現(xiàn)多達70多種,其中近30%表現(xiàn)為消化系統(tǒng)以外癥狀,有些癥狀不典型,很容易被誤診。比如,胃食管反流有時會累及食管、咽喉、氣管等多個器官,食管還與心臟的神經(jīng)支配一致,故當食管黏膜上皮受刺激時,可以引起類似心絞痛樣的胸痛,因此該病常常偽裝成耳鼻喉科、呼吸科甚至心內(nèi)科范疇的疾病。中國科學院院士、血管外科學家汪忠鎬就曾經(jīng)被確診為支氣管哮喘,但其實患的是胃食管反流。病愈后,他組織成立了我國首家胃食管反流病中心。

上文提到的患者屬于反流性咽炎,這是一種胃內(nèi)容物發(fā)生高位反流至咽喉部,刺激咽喉部黏膜,使其出現(xiàn)充血、水腫、淋巴濾泡增生的慢性炎癥。其癥狀主要以咽痛、咽異物感、咽堵塞感、咽癢、咳嗽、咳痰為主,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。調(diào)查顯示,4%-10%的耳鼻喉科門診患者與胃食管反流相關,而在持續(xù)不愈的慢性咽喉炎患者中,胃食管反流患者占比高達34.6%。因此,對于反復內(nèi)科治療效果不佳的慢性咳嗽或咽喉炎,應考慮胃食管反流的可能。

多種原因讓“閥門”關不緊

胃食管反流與生活方式、飲食結構密切相關。食管與胃的連接處叫賁門,它就像“閥門”一樣,在非進食時處于關閉狀態(tài),胃酸和食物無法進入食管。如果“閥門”無法正常關閉,胃酸和食物就容易從胃部“逆流而上”,進入食管甚至口腔,出現(xiàn)泛酸、燒心等癥狀。胃食管反流多發(fā)生于30歲以上人群,因為隨著年齡增長,食管下括約肌會逐漸松弛,容易引發(fā)反流。

肥胖、妊娠、便秘、腹水過多、長期劇烈咳嗽可能導致腹腔內(nèi)壓力增高,進而誘發(fā)胃食管反流。暴飲暴食,常吃高脂肪、高熱量食物,長期吸煙、飲酒、喝濃茶,餐后立馬平躺,睡覺前兩小時吃東西等不良習慣,也容易造成胃食管反流。藥物中,鈣離子通道阻滯劑(包括氨氯地平、硝苯地平等)和地西泮等可引起食管下段括約肌功能異?;蛞贿^性松弛,進而誘發(fā)胃食管反流。長期吃非甾體抗炎藥(包括布洛芬、對乙酰氨基酚、阿司匹林等)易刺激胃黏膜,誘發(fā)胃酸過多,從而發(fā)作胃食管反流。

上文提到的患者,有高血壓病史,長期吃氨氯地平降壓藥,感染新冠病毒期間吃了布洛芬退熱,再加上新冠康復后劇烈咳嗽,可能導致腹腔壓力增高,多種致病因素疊加,即使她反酸、燒心癥狀不明顯,但憑借其晨起口苦、咽炎久治不愈等表現(xiàn),我合理懷疑存在胃食管反流。經(jīng)過奧美拉唑試驗性治療,半月后患者癥狀明顯得到緩解,證實了當初的診斷。

防治反流并不難

預防胃食管反流,改善生活方式很重要。建議少食多餐,避免過飽、過餓及餐后立即平臥;進食時,注意細嚼慢咽,盡量少吃高脂肪、高鹽、辛辣刺激的食物,少喝咖啡、濃茶、碳酸飲料;睡前2小時內(nèi)應避免進食;積極減重、戒煙戒酒、保持心情愉悅等,也能夠有效降低患病率。

對于胃食管反流的初診患者來說,應通過胃鏡排查食道腫瘤、食道狹窄等問題。臨床上,一半以上的胃食管反流患者屬于慢性病程,需要按慢病管理,一線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,常用方案是服用PPI(奧美拉唑、雷貝拉唑、艾司奧美拉唑、泮托拉唑等),或聯(lián)合促胃腸動力藥(伊托必利、莫沙必利或曲美布汀等),此外,鋁碳酸鎂、枸櫞酸鉍鉀、雷尼替丁等保護胃黏膜或抑制胃酸分泌藥物也可緩解癥狀。少部分患者癥狀較重且藥物治療效果不佳,需行胃鏡下微創(chuàng)手術或外科手術治療。日常生活中,患者除了要保持上述良好習慣外,睡覺時還可以將床頭抬高15-20厘米,以減輕夜間反流。

需要強調(diào)的是,胃食管反流臨床表現(xiàn)越嚴重、病史越長,越可能遷延不愈。因此,提高民眾對于該病的認知,有癥狀時盡早就醫(yī),有利于將危害降到最低。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