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訪專家:應急總醫(yī)院急診科主任 繆國斌
本報特約記者 莫 鵬
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洗碗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家務活動。然而,許多人在洗碗時都存在著一些常見的誤區(qū)和壞習慣,這些習慣不僅可能導致清潔效果不佳,還可能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潛在威脅。因此,我們需要了解并改正這些壞習慣,確保餐具的衛(wèi)生安全。
餐后堆疊碗筷不及時清洗。許多人在用餐后,習慣將用過的碗筷直接堆疊在一起,等待一段時間后再清洗。這種做法看似節(jié)省了時間,但實際上卻埋下了健康隱患。應急總醫(yī)院急診科主任繆國斌表示,食物殘渣和油脂殘留在碗筷上,如果不及時清洗,這些殘留物將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。尤其是在高溫潮濕的環(huán)境下,細菌繁殖速度會更快。
正確做法:用餐后,應盡快將用過的碗筷分開,用清水沖洗掉食物殘渣和油脂。如果無法立即清洗,可以將碗筷浸泡在水中,但浸泡時間不宜過長,以免細菌滋生。在清洗時,應使用流動的清水,確保將餐具表面的污漬徹底清除。
洗潔精未適當稀釋。有些人為了追求清潔效果,會過量使用洗潔精,或者將洗潔精直接倒在碗筷上,不進行稀釋。這種做法不僅浪費,還對健康造成潛在威脅。過量的洗潔精不易沖洗干凈,殘留在碗筷上的洗潔精可能對人體造成刺激和傷害。此外,洗潔精中的化學成分也可能對環(huán)境造成負面影響。
正確做法:將洗潔精倒入水中,用海綿或洗碗布蘸取稀釋后的洗潔精水進行清洗。同時,要注意之后要用清水沖洗干凈,確保餐具上沒有洗潔精殘留。在選擇洗潔精時,應選擇環(huán)保、無磷、無熒光劑等對人體和環(huán)境友好的產品。
洗碗布更換不勤且混用。長時間使用同一塊洗碗布,甚至將洗碗布用于擦拭其他物品。這樣容易滋生細菌和霉菌,如不及時更換或清洗,會污染碗筷和其他物品。此外,混用洗碗布還可能導致交叉污染。
正確做法:一般來說,建議每周更換一次洗碗布,并在使用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并晾干。
碗筷未徹底晾干便收納。有些人清洗完碗筷后,不等晾干就將它們放入櫥柜或收納盒中。潮濕的環(huán)境是細菌和霉菌滋生的溫床,如碗筷未徹底晾干便收納,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威脅。
正確做法:在清洗完碗筷后,應將它們放在通風干燥的地方晾干。也可以使用干凈的毛巾或紙巾擦拭碗筷表面,以加快晾干速度。同時,要確保收納碗筷的櫥柜或收納盒保持干燥和清潔。
碗筷長期未進行消毒處理。長期未進行消毒處理的碗筷可能會滋生細菌和病毒,增加健康風險。
正確做法:定期對碗筷進行消毒處理,可以使用開水煮沸、紫外線消毒柜或專用的消毒劑等方法進行消毒。在消毒時,要確保碗筷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或暴露在紫外線下一定時間,以達到消毒效果。同時,要注意消毒液的濃度和使用方法,避免對人體造成刺激和傷害。在選擇消毒劑時,建議選擇對人體和環(huán)境友好的產品?!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