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03-09 農歷甲辰年 正月廿九
一場流感消耗多少營養(yǎng)

南部戰(zhàn)區(qū)總醫(yī)院營養(yǎng)科營養(yǎng)師  梁偉芬

冬春季節(jié)交替時,流感高發(fā),很多患者病愈后身體依然疲乏虛弱。這是因為患病過程中,很多營養(yǎng)被消耗掉了。

蛋白質。流感過程中,發(fā)燒、缺氧、感染等會使機體處于應激和高分解狀態(tài),導致能量代謝加快、組織蛋白分解增加等。研究表明,體溫每升高1℃,基礎代謝率就會增加10%~15%,骨骼肌蛋白水解酶活性增加23%。若39.5℃的體溫持續(xù)72小時,累積分解骨骼肌蛋白約200克(相當于損失0.5公斤瘦體組織)。蛋白質是肌肉和免疫細胞的關鍵構成,若被大量消耗,將不利于肌肉修復和免疫細胞生成,不僅體力恢復慢,使人感到疲勞,還會增加二次感染風險。中國營養(yǎng)學會建議,健康成年人蛋白質攝入量為男性65克/天,女性55克/天。在流感期間,每天攝入量可適當增加至1~1.5克/公斤體重,以支持身體的修復和免疫系統(tǒng)的重建。由于支鏈氨基酸,尤其是亮氨酸,可改善呼吸肌的收縮功能,因此建議多選擇支鏈氨基酸豐富的食物,如大豆類及畜、禽、魚肉等,建議每日攝入大豆類50克左右,各種肉類150~200克,另外再加300~500克奶制品及一個雞蛋。

維生素C。維生素C能提升免疫細胞活性,助力身體抵御病毒。因為白細胞的吞噬功能依賴于血漿維生素C水平,而且維生素C還能通過抗氧化作用促進抗體形成,支持免疫細胞功能。感染流感病毒期間,體內的氧化應激增加,維生素C的消耗量也隨之增加50%以上。維生素C還是膠原蛋白合成的必需物質,膠原蛋白對修復受損的呼吸道和肺部組織至關重要,呼吸道黏膜修復每日需要消耗15~20毫克維生素C。若飲食攝入不足,黏膜屏障就會變脆弱,免疫反應能力下降,可能導致流感恢復期延長,咳嗽、咽炎等癥狀持續(xù)。一般成年人維生素C的推薦攝入量為100毫克/天,流感期間可增加到200~500毫克/天(短期補充,不超過2000毫克/天)。每天吃500克蔬菜、200~400克水果,即可滿足日常維生素C需求,患病后可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攝入量,建議多選擇甜椒、獼猴桃、鮮棗、芥藍等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果蔬。

B族維生素。流感期間,免疫系統(tǒng)活躍,能量需求增加,B族維生素作為能量代謝的關鍵催化劑,就像發(fā)動機的潤滑油一樣維持機體運轉。例如,能量代謝和脂肪、蛋白質合成等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,需要維生素B1、B2、B3、B6共同參與。感染期間,身體需要更多紅細胞來運輸氧氣,導致參與紅細胞生成的維生素B9、B12消耗增加。由于B族維生素為水溶性,容易隨體液流失,尤其在發(fā)燒出汗或腹瀉、嘔吐時。研究顯示,流感期間,B族維生素需求較平時增加20%~50%,缺乏可導致抗體生成效率降低,疲憊感加重,恢復速度變慢。B族維生素常見于動物內臟、豆類、乳蛋類、畜禽魚肉類、粗糧等食物,保證吃足夠的五谷雜糧、肉蛋奶制品等就不會缺,如果無法從食物中獲得充足的B族維生素,可以遵醫(yī)囑服用營養(yǎng)補充劑。

鋅。鋅是免疫細胞(如T細胞、B細胞、自然殺傷細胞)增殖和分化所必需的微量元素,感染流感病毒期間,免疫細胞活性增強,鋅的消耗量增加20%~50%。鋅缺乏會增加感染的持續(xù)時間和嚴重程度,還可能引起味覺和嗅覺減退、食欲下降等癥狀。鋅作為一種微量元素,每天的需求量很少,只要飲食均衡就不會缺。成年人每天鋅推薦攝入量為女性7.5毫克、男性12.5毫克,感染期間可短期增加到15~30毫克/天,但最多不能超過60毫克/天。日常除了每天吃一個拳頭大小的瘦肉和一把帶殼堅果外,還可以每周吃一兩次貝殼類食物,如生蠔、蟶子、花蛤等,每次40~75克,以防缺鋅。

除了流感患者,大家日常也要吃夠這些營養(yǎng),讓身體更有抵抗力,經得住疾病消耗。此外,保證充足的休息和水分攝入也很重要?!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