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03-09 農歷甲辰年 正月廿九
睡好覺是天然療愈法

受訪專家:北京大學首鋼醫(yī)院神經內科主任醫(yī)師  高  偉

上海市中醫(yī)失眠癥醫(yī)療協(xié)作中心副主任  施  明

本報記者  牛雨蕾

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?感冒時睡上一覺,癥狀減輕大半;熬夜加班后補個覺,疲憊感煙消云散……好睡眠就像一場修復之旅,能讓身體高質量地完成自愈。近期,英國《自然》雜志刊登的新研究也證實,睡眠不僅能緩解疲勞,心臟病人病情發(fā)作后,心臟會通過免疫系統(tǒng)向大腦發(fā)送信號,延長患者的睡眠時間,幫助修復心臟。

睡得好,患病恢復快

新研究由美國西奈山伊坎醫(yī)學院團隊完成,研究人員首先進行小鼠實驗,正常情況下,小鼠會有節(jié)律地睡眠,但在心臟病發(fā)作后,其大腦中出現(xiàn)了大量單核細胞,刺激丘腦神經元,令深度睡眠增多。在人體試驗中也有類似表現(xiàn),患者心臟病發(fā)作后,血液中的單核細胞數(shù)量顯著增加。如果恢復期睡得更好,患者預后就越好;反之,在心臟病發(fā)作后一周內睡眠差,不僅預后更差,還會增加患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
北京大學首鋼醫(yī)院神經內科主任醫(yī)師高偉接受《生命時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睡眠確實有助身體恢復。他曾接診過一位腦梗塞患者,發(fā)病后右手手臂出現(xiàn)功能障礙,康復期間只要前一天晚上睡得好,第二天手臂、手指功能表現(xiàn)就更好;如果前一天失眠、多夢、睡眠間斷,第二天的康復情況也會不理想。上海市中醫(yī)失眠癥醫(yī)療協(xié)作中心副主任施明表示,類似的情況在臨床中不勝枚舉,睡眠好、心態(tài)好的患者即便病情相對較重,也能有所緩解,長期失眠的人不僅恢復慢,還容易出現(xiàn)其他并發(fā)癥。

施明介紹,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有100多種疾病和睡眠障礙相關。例如,失眠會讓交感神經持續(xù)興奮,導致心率加快、血壓升高,繼而誘發(fā)腦卒中、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。碎片化睡眠、熬夜會影響胰腺功能,降低胰島細胞的敏感度,減緩胰島素分泌,導致胰島素抵抗加重,誘發(fā)糖尿病。長期失眠會導致大腦缺氧,促使β淀粉樣蛋白等代謝廢物堆積,從而誘發(fā)癡呆。長時間睡眠不佳,會影響“腸—腦軸”的調節(jié)功能,導致胃酸、膽汁、胰液等消化液分泌紊亂,誘發(fā)消化系統(tǒng)疾病。睡不好不僅影響“身”,還會破壞心情,降低內啡肽等激素的分泌,讓人出現(xiàn)焦慮、抑郁等情緒障礙,甚至誘發(fā)抑郁癥。

沉睡時,身體在“檢修”

施明表示,睡眠是人在進化過程中獲得的最完整的自我保養(yǎng)方式。睡著后,身體會啟動“自愈程序”,修復各個器官。

大腦清廢物。睡眠時,大腦內的淋巴系統(tǒng)比任何時間都更活躍,大腦在清醒狀態(tài)下產生的代謝廢物,主要就是依靠夜間深度睡眠期間運轉的這套“垃圾處理系統(tǒng)”進行清除的。

心臟喘口氣。心臟是人體最勤勞的器官之一,只有在人進入睡眠狀態(tài)后“運動量”才會下降。正常人夜間血壓平均值比白天低10%~15%,心率大約比清醒時低10~30次,從而讓心臟稍微“喘口氣”,心肌細胞得以修復。但如果長期熬夜,不僅會令血壓、心率一直處于高速運轉狀態(tài),還會影響膽固醇代謝,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管狹窄的幾率,導致心律失常,甚至引起猝死。

肌骨放輕松。經歷了一天的勞累奔波,睡覺時,全身肌肉、骨骼都松弛下來,受損的肌纖維在生長激素的作用下進行修復與重建。但如果長期失眠,容易造成肌肉緊張,起床后昏昏沉沉,甚至誘發(fā)慢性疼痛。挪威科技大學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與睡眠質量較高的男性相比,經常出現(xiàn)睡眠問題或失眠嚴重的男性,從慢性腰痛中恢復過來的可能性降低17%,女性參試者中該比例降低21%。高偉表示,這是由于睡眠質量差導致炎癥水平升高,從而改變了大腦處理疼痛的方式。

肝臟排毒素。肝臟在晚上11點開始進行代謝、排毒和修復,中醫(yī)講究睡“子午覺”,就是建議在子時(晚上11點至次日凌晨1點)入睡。在熟睡模式下,肝臟排毒、解毒的功能得到充分施展,進而完成自我修復。如果長期熬夜,則會耗肝血、傷肝陰,影響肝細胞的修復能力,致使肝臟解毒功能受損,導致體內毒素增加,身體抵抗力下降。

腎臟過濾慢。夜間腎臟的過濾功能比白天慢,尿液會相應減少,所以早上第一泡尿顏色通常比較深。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長時間缺乏睡眠,可能使腎臟機能衰退。如果晚上睡不好,水分就會蓄積,導致早起眼皮、雙腳、雙腿浮腫,還可能出現(xiàn)乏力等表現(xiàn)。

免疫在巡邏。睡眠過程中,骨髓開啟造血“馬達”,加速產生新的免疫細胞,以替換受損或老化的細胞。免疫系統(tǒng)也在夜間活躍起來,在全身各條線路巡邏,識別并消滅潛在病原體,抵御感染、炎癥,增強機體抵抗力,確保我們在睡眠中免受疾病侵擾。

激素分泌多。夜間睡眠時,生長激素會加速分泌,達到白天的5倍,可以促進心肌、皮膚、黏膜等細胞的再生。對于生長發(fā)育期的孩子來說,生長激素在夜間10點至次日凌晨2點以及早上5點至7點分泌最旺盛,深度睡眠狀態(tài)下,它可以作用于骨骼生長板,刺激軟骨細胞分裂增殖,促使骨骼縱向生長。

好睡眠有六個指標

好睡眠不僅要重視長度,更要重視質量。兩位專家表示,睡眠最好符合6個標準。

時長要夠。兒童要睡夠7~9小時,成年人保持6~8小時,老年人為6~7小時,心臟病、糖尿病患者建議在此基礎上增加0.5~1小時睡眠。

起居有時。睡覺要遵循晝夜節(jié)律,黃金睡眠時間是晚上10點到次日6點,尤其是10點至次日3點最重要。

入睡要快。盡量保證躺下半小時,即能入眠。

起夜要少。起夜盡量不超過2次,且睡眠中斷后能快速入睡。

沒有鼾聲。睡覺時最好不打呼嚕。如果僅有一些輕微打鼾,未出現(xiàn)呼吸暫停等情況,不影響睡眠,無需過度擔心。

醒后舒暢。早上起床后,如果感覺精力充沛、神清氣爽,說明獲得了高質量睡眠;若仍然昏昏沉沉、疲乏無力,則說明睡眠質量不佳。

兩位專家表示,如果無法達到以上標準,不妨從生活細節(jié)“找找茬”,并進行糾正。

揪出疾病。高偉表示,患有腦卒中、冠心病、高血壓、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、心理疾病的人,特別容易存在睡眠障礙。這些人群應及時就醫(yī)穩(wěn)定現(xiàn)有病情,必要時在醫(yī)生指導下服用安眠藥。若睡眠問題長時間得不到解決,也會反過來加重現(xiàn)有疾病。

優(yōu)化環(huán)境。要想睡得好,先要打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(huán)境。臥室溫度盡量維持在20℃左右,并使用遮光窗簾,睡前1小時要調暗燈光。

調整飲食。如果睡前飲酒,食用高脂、高鹽、辛辣食物,會加重胃腸道負擔,影響睡眠。因此,晚上最好減少應酬,保證清淡飲食,且不宜吃得過飽。日常可以吃些助眠食物,如小米粥、紅棗、桂圓、牛奶、銀耳、百合等。每天下午4點后要減少咖啡(咖啡因半衰期為6小時)、功能性飲料等飲品的攝入。

學會放松。晚上10點后就要開始放松,醞釀睡意。盡量不要處理工作、與朋友聊深入的話題、看節(jié)奏快的影視作品等,更不要沉迷電子游戲。睡前可以嘗試“4-7-8呼吸法”,深吸氣4秒,屏息7秒,呼氣8秒,再循環(huán)往復幾次,讓自己放松下來。▲